哲思 | 三個社交微習慣,越早知道越好
真正影響人生的往往不是大選擇,而是小習慣。好習慣如同雨水一般,潤萬物于無聲,卻有著滴水穿石的力量。分享三個社交小習慣,幫你打破社交恐懼,活出松弛感。
戒掉“內(nèi)心預(yù)演”。一些人社交最常見的困擾是,“言未出,結(jié)局已演千百遍”。往往事情還未開始,心力就已經(jīng)被預(yù)支耗盡,執(zhí)行力乃至對事物的判斷力也會隨之被削弱。過度的內(nèi)心戲,本質(zhì)是把“可能的困難”放大成“必然的失敗”。所以,與其在心里推演千萬種負面結(jié)局,不如試著“先做再說”。若你總是猶豫,這個世界就很大;若你勇敢出擊,這個世界就很小。
接納“不完美”。很多人不敢社交,是怕“出丑”“丟面子”。但其實,最完美的狀態(tài),不是你從不失誤,而是你從沒放棄成長。試著培養(yǎng)“丟得起臉”的勇氣,把每一次尷尬都當作成長的“刻度尺”。敢露怯的人,才配得上更遼闊的人生。
不活在別人的期待里。生活中,一些人總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但事實上,你永遠無法讓所有人滿意,人生是不斷與理想的自己進行比較。真正的大方,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不要因為怕得罪人而附和自己不認同的觀點,更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句“我不喜歡”就自我懷疑。當你不再把“讓所有人滿意”當成目標,社交會瞬間輕松很多。(選自人民論壇哲思,詳見全文)
哲思 | 你的心態(tài),決定你能走多遠
人的一生中,意外時有發(fā)生。若沉溺其中,只會壓垮自己。既如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平常心對待,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求而不得是常態(tài)。大道至簡,無欲則剛,得不到的痛苦,其實是欲望與現(xiàn)實之間巨大鴻溝的體現(xiàn)。放縱欲望是本能,清空欲望是本事,知足方能長久。別貪心,人生不可能什么都擁有;別灰心,人生不可能什么都沒有。與欲望和解,人才能從平凡中尋得幸福,輕松上陣。
接受落差感是必修課。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總是在接近幸福時倍感幸福,在幸福進行時卻患得患失。這種痛苦源于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將目光投向遠方,卻忽略了當下的擁有。得之坦然,失之泰然,活在當下,珍惜擁有,幸福才會如期而至。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知足便是幸福。
告別所有的遺憾。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生活雖苦,遺憾卻是另一種甜。古人云:“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過去無法重來,但未來還有無限可能。喜歡的事,就去做;在乎的人,就好好守護;向往的地方,就開始出發(fā)。以后的路還很長,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選自人民論壇哲思,詳見全文)
哲思 | 凡事主動一點,人生更從容
曾幾何時,人們覺得:“主動的那一方很廉價”,“主動了卻失敗了,會很丟臉”。殊不知,主動的人似乎都會越過越好。想要改變就立刻行動,凡事主動積極一點,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主動出擊。主動去挖掘一些自己不曾嘗試的領(lǐng)域,去看自己沒有看過的風景。其實,就算主動會被拒絕,甚至會換來失敗,我們的人生也不會因此變得糟糕。而因為沒有勇氣,錯過屬于自己的機會,才是遺憾的事情。那些為自己勇敢爭取的瞬間,會讓你發(fā)現(xiàn),你遠比想象中更加強大。
主動溝通。遇到問題時,沉默只會讓誤解越結(jié)越深,讓矛盾越積越大。主動溝通,恰恰是消除誤解、建立信任的起點。主動溝通不是多說話,而是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式,主動分享關(guān)鍵信息,把想法擺上臺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問題得到解決。
主動篩選。人生最大的幸運和福報,便是能與舒服的人共度生活。志同道合,三觀一致,方能同頻共振,相處愉快。主動篩選目標,把握本質(zhì)追求;主動篩選信息,明晰內(nèi)在要求;主動篩選伙伴,心齊才可事成。只有自己主動去篩選時,才能把握生活的主動權(quán),才更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不確定,從而不畏懼任何事情。(選自人民論壇哲思,詳見全文)
哲思 | 處世交友的智慧,就藏在這五句話里
人這一生,本質(zhì)是與自己、與他人共處的旅程。處世的分寸、交友的通透,古人早已在字句間埋下答案,讀懂這五句話,便收獲了處世交友的智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段關(guān)系的穩(wěn)固,需要雙方都懂得“換位思考”:不將自己反感的事強塞于人,不憑自己的偏好漠視他人的處境。當言語帶著體諒,行動藏著分寸,彼此才會在關(guān)系里感到自在。這份舒適感,正是所有長久關(guān)系的基石。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真正的交心,是能跳得出年齡、身份這些世俗的條條框框的。古語云“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能成為知己的,不是因為你我完全相同,而是能在差異里欣賞對方。你懂我的不同,我惜你的獨特——這份包容,比“同調(diào)”更珍貴。
“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言語是內(nèi)心的出口,也是關(guān)系的“防火墻”。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該說什么、怎么說。讓心門有鎖,是守住自己的底線;讓言語有尺,是給他人留有余地。這份分寸,才是讓關(guān)系走得穩(wěn)、走得遠的關(guān)鍵。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人心一眼看不透,真情一時驗不出。順境中的贊美易,逆境時的支撐難。不必急于給一段關(guān)系下定義,時間會幫你過濾掉虛情假意,留下那些經(jīng)得起考驗的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水的淡,是因為不含雜質(zhì);醴的甜,是因為裹著利益。最好的關(guān)系,看的不是錦上添花的熱鬧,而是雪中送炭的真誠。守好處世的分寸,選對同行的人,人生這場旅程,才會少些磕絆,多些溫暖。(選自人民論壇哲思,詳見全文)
哲思 | 真正的自律:事不拖、言有度、人隨和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所謂克己,便是自律。真正的自律,并非苛刻的自我束縛,而是一種精妙的生活藝術(shù),它體現(xiàn)在三個層面:事不拖、言有度、人隨和。
事不拖。拖延最大的壞處不是耽誤,而是使自己變得猶豫,甚至喪失信心。 不拖延,并非一味追求速度,而是強調(diào)一種“立即開始”的行動力。不妨給大腦設(shè)定一個指令:到什么場景就要開始做什么事,這個方法看似簡單,效果卻遠超我們的想象。
言有度。急事,慢慢說。遇到緊急情況,穩(wěn)住自己,對方才能不慌,事情才有解決的可能。小事,幽默說。既緩解了氣氛,也凸顯了情商高和不較真。沒把握的事,謹慎說。既是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未發(fā)生的事,不胡說。道聽途說、未經(jīng)核實的信息,不要隨便往外傳。這不僅會讓你失去可信度,還可能制造不必要的恐慌或誤解。傷害人的話,不能說。傷人的話一旦說出,像潑出去的臟水,不僅收不回,而且可能會毀掉和他人的關(guān)系。
人隨和。隨和之人,如水般柔軟,包容萬物,卻不失自我。隨和之人,并非一味討好與迎合,其本質(zhì)是“和而不同”。他們尊重他人的選擇,理解他人的處境,卻能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與判斷,讓人感到舒適自在。(選自人民論壇哲思,詳見全文)
【往期精彩內(nèi)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