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立家 國家行政學院紀檢監(jiān)察室主任、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十九大是在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處于“歷史交匯點”上的一次會議,因此,十九大報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既著眼于當前,又放眼未來的一個報告,既要回答“決勝實現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問題,也要回答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改革與發(fā)展的基本戰(zhàn)略構想。報告中提出的“兩個十五年”發(fā)展階段論或“兩步走”的戰(zhàn)略構想,描繪了中國2020年以后,從第一個十五年的富裕和“基本現代化”走向第二個十五年富強和實現“現代性”強國的價值取向、政策設想和實現路徑,為中華民族的未來勾畫出了一幅美好的圖景,也為我們改革發(fā)展確立了明晰的奮斗目標。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從經濟層面講,我國的GDP總量將達到15萬億美元左右,屆時,我國基本跨入高收入國家的門檻,這是一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歷史性跨越”,中國的改革與發(fā)展從此進入面對“新矛盾”、邁入新時代、站在新起點、開創(chuàng)新未來的“中國時刻”。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未來30年“兩步走”的戰(zhàn)略構想,為我們繪制了發(fā)展的新藍圖和改革的新路徑,是指導我們邁向新征程的行動指南。
從2020年到2035年的第一個15年,我們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意味著如果一切順利,我們的經濟年均經濟增長速度平均繼續(xù)保持在5%-7%這一中高速增長階段,經濟轉型升級基本實現,創(chuàng)新型國家基本形成,經濟發(fā)展質量位居世界前列,經濟總量居于世界首位。屆時,中國的GDP總量將達到35億美元左右,人均GDP達到2.5萬美元左右,處于現在的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城市人口占比將達到70%左右,居民收入水平也會水漲船高。同時,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現代化”,可以說,社會發(fā)展或“社會現代化”是改革“下半場”的中心任務,與“經濟現代化”相比,難度更大,復雜性更強。這就是說,面對“新矛盾”,“下半場”改革重點是著力于“社會結構改革”,改革的成敗決定著能否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這就意味著我國12年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或超過12年;意味著醫(yī)療保健體系基本建成,人均壽命進一步提高;意味著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安全感、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得到根本提升;意味著城市社區(qū)建設取得實質性進步;意味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進一步改善;意味著基尼系數處于0.4以下,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縮小,“共同富裕”的目標基本實現。
2035年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基本現代化的實現,再用15年時間的努力,到2050年左右就會在已有發(fā)展的基礎上,把中國建成一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徹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夢”。
總之,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zhàn)略、新舉措,為我們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新任務、新路徑,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yè)、幸福美滿的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