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靈在給學生送生活用品。
受訪者供圖
“汪警官!汪警官!”
“吱”一聲,寶山警務室的門被推開,村民老李攥著戶口本走進屋子。
海拔800米以上的寶山警務室,兩張辦公桌拼成接警臺。重慶忠縣石子鄉(xiāng)社區(qū)民警汪永靈正低頭核對一份手繪的“民情地圖”,紅圈是獨居老人住所,藍線是學生上學路線……
“叔,今天來辦啥子?”汪永靈從接警臺后探出頭,“遷戶口的材料準備得咋樣了?”
“我就是來交材料的!”戶口本在桌上攤開,老李眼角笑出幾道深紋,“以前天不亮出門,晌午才能趕到鄉(xiāng)政府辦理戶口遷移。現(xiàn)在我去干農活的路上,順道到咱這里就能把事辦了!”
查看過材料,汪永靈在“遷移完成”的格子里畫了個對鉤??匆娎先祟~頭沁出汗珠,他起身推開窗,山風裹著草木的清香吹進屋里,“您兒子在城里落戶是好事,以后逢年過節(jié)回來,山路開車要開慢些……”
寶山警務室所在的石子鄉(xiāng),最高海拔達1680米,7600余名常住人口中,大部分是老人與孩童。這座隱于山間的警務室,成立于2022年7月,是全鄉(xiāng)重要的“民情窗口”。
從成立時起,汪永靈便和一名輔警扎根在這里,今年,他憑借出色的工作成績,榮獲“渝警楷模”稱號。戶籍辦理、矛盾調解、森林防火……“老百姓有事的時候我們得解決,沒事的時候我們也得惦記。”汪永靈說,警務室工作日上午9點到下午6點敞開大門,閑暇時,他還常往各村轉轉,去村民家里看看。“有他在,我們心里有底!”一名村民對記者說。
在82歲的孤寡老人黃學元家里,汪永靈把帶來的米面糧油放進廚房。“永靈啊,快坐下喝口水。”老人想要起身,汪永靈忙說:“大爺,您坐著。我給您帶了新毛巾,天熱了記得常換洗。”
“汪叔叔好!”六年級的秦夢涵一邊和汪永靈打招呼,一邊和其他兩個同學上了汪永靈的車。每周五下午,在石子鄉(xiāng)中心小學門口,總能看見汪永靈的身影。一些孩子的家在偏遠的山坳,山道逼仄,汪永靈的“順風車”讓家長們省了不少心。
近年來,為了提高村民的反詐意識,汪永靈走進全鄉(xiāng)5個村30個村民小組,用無人機大喇叭一遍遍播放反詐常識。“陌生電話不要輕易接、鏈接不要輕易點,把國家反詐中心APP下好……”這成了汪永靈常掛在嘴邊的話。
采訪即將結束。汪永靈忙不停地往背包里塞礦泉水和登記冊。“還有三個獨居老人沒走訪完。”他摸了摸腦袋,計劃著明天的工作,“天黑前得趕回警務室,明天要帶著新組裝的無人機去巡山。”
《人民日報》(2025年06月06日 第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