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生力軍和后備力量,承載著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希望與未來,要主動擔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不斷錘煉過硬本領、激發(fā)不竭動力、弘揚吃苦精神,爭當引領時代發(fā)展的“生力軍”。
錘煉善作善成、唯實惟先的“過硬本領”。年輕干部要樹立學習意識,從理論上探源問路、淘金取經,提高解決困難的能力。倘若學習不夠、能力不足,便會深陷“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頓局面,對眼前難題“囫圇吞棗”一番,得不償失。“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將學習作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危機意識和“能力不足”的憂患意識,不間斷、持續(xù)地“充電”“補課”,及時跟進業(yè)務能力,知行合一,在實踐過程中錘煉本領、磨礪進步,達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境界。
激發(fā)接續(xù)奮斗、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從“象牙塔”邁向“百姓家”,一些選調生面對工作環(huán)境和心態(tài)的變化,難免手忙腳亂、心浮氣躁。要想做好基層事,必須收起名校“光芒”,摒棄“浮躁”心氣,跳出“舒適圈”的誘惑,涵養(yǎng)“空杯心態(tài)”,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錘煉堅忍不拔的意志,主動深入群眾,摸清基層存在的堵點、痛點和難點,真正把工作干到群眾的心窩里。唯有這樣務實事、揚優(yōu)勢,做到心中有數、腳下有印、肩上有責,方能積蓄力量砥礪前行。
“弘揚勇于擔當、頑強拼搏的“吃苦精神”。正所謂“溫室里培育不出‘強壯苗’,蜜罐中成長不出好干部”,唯有歷經艱難環(huán)境的極限考驗,才能在苦干實干中收獲豐碩“果實”。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堅守平凡崗位,用生命詮釋“扶貧”初心;“支邊追夢人”梁楠郁潛心投入基層事業(yè),以500米海拔書寫無悔人生;“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身先士卒、挺膺向前,把文章續(xù)寫在蘭考大地上,踐行鐵骨錚錚的為民誓言……青年時代,選擇吃苦就是選擇收獲,選擇奉獻就是選擇高尚。學會在最吃苦的年紀涵養(yǎng)“自找苦吃”的精神氣,自覺下沉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窩”里鉆,在“風吹浪打”中見世面、壯筋骨,主動發(fā)揮自己的技能所長,傾情投入、甘于奉獻,方能品味飽滿豐盈的“成長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