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fā)表重要講話,詳細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戰(zhàn)略性的重大問題,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培育時代新人,根本上講是要在政治方向上做到正確,在方法路徑上體現精準,在路徑載體上搭建體系,用好用活“精準思政”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tài),面向新百年新征程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新格局。當前,高校思政工作已經由壘臺夯基逐漸轉向精細精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推動高校思政工作向縱深發(fā)展,提高思政工作質量,必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通過目標的精準構連、主體的精準畫像、資源的精準聯動、評價的精準實施構建精準思政的體制機制,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強基筑魂。
一是找準位與為,做好精準構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高度,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做出了一系列系統(tǒng)謀劃和戰(zhàn)略部署。各級教育部門、高校、師生應該認真學習全會精神,將國家的戰(zhàn)略藍圖轉化為學習、工作的生動實踐。要找準坐標,思政工作直接關系到一代青年的人生志向、成長方向、價值取向,各級教育部門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理直氣壯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抵御和防范錯誤思潮滲透,為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要積極對標,教育的高質量,歸根結底是人才培養(yǎng)的高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各高校要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教育的精神,積極對標檢視,找到問題和短板,提升工作針對性,推動高校思政工作科學化精細化發(fā)展。要明確目標,95后00后的在校大學生,是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生力軍和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人生際遇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同頻共振,廣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將“小我”融入“大我”,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二是統(tǒng)籌供與需,力求精準引領。當前,我國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不平衡不充分表現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內容與日益發(fā)展變化的學生特點、需要的矛盾。要堅持真問題導向。加強思政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推動網絡思政工作基礎高級化,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問題,加強診斷,針對不同對象、不同時期、不同問題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將總體上的“漫灌”和因人施教的“滴灌”結合起來,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簡單泛化、千篇一律現象。要樹立需求側思維。需求側不是迎合需求,而是在了解需求的基礎上引領需求。要經常性開展思想動態(tài)調查,通過調研分析精準掌握師生動態(tài)。要落實“一線規(guī)則”,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qū)綜合管理模式改革,高校領導班子成員要主動進課堂、進班級、進宿舍,深入一線聯系學生,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要做好供給側改革。新時代大學生是“網絡原住民”,要充分運用好新媒體平臺,推出一批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網絡文化產品。要力求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有機結合,努力打造課堂上理論教學與課堂下實踐教學相互支撐、相互補充的教育模式,用真理的力量引導學生。比如,近年來教育部思政司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黨史故事百校接力講述”等活動,依托網絡競答、虛擬體驗、情景教學等形式,引導高校師生深入學習“四史”,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三是把握通與同,實現精準聯動。高校思政工作既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和校園圍墻里的“內循環(huán)”,也要重視沒有圍墻和邊界的“外循環(huán)”,統(tǒng)籌運用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有字無字等不同途徑,促進各類資源和力量的有機融合、融通貫通,持續(xù)協同。要全域貫通,構建育人體系。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推動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開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國”等各類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更多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要全面協同,整合育人資源。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通過構建“實踐育人共同體”,開展“國企領導上講臺、國企骨干擔任校外輔導員”等用好身邊資源,激活人力資源,構建起全社會育人資源優(yōu)化配置、協同運用的良性機制。要全員參與,凝聚育人合力。推動構建學校和家庭、社會無縫銜接、緊密協同的平臺和機制,讓學校教師的辛勤施教、家中父母的身體力行、政府部門的統(tǒng)籌協調、社會力量的支持配合等都能夠為立德樹人貢獻力量。
四是深挖質與效,推動精準評價。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評價發(fā)揮著導向性作用。“物有本末,事有終始”,要將目標、主體、資源三個要素有序銜接、精準對接、有力鍛接,構建科學評價制度,提高教育質量。要突出質量標準。要進一步優(yōu)化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評價指標,推動思政工作成為學科專業(yè)質量評價、人才項目評審、教學科研成果評比的政治標準和重要指標。要構建科學體系。要針對不同的工作內容,不同的學校類型,不同的學生層次等分級分類,制定具體、詳細的評價標準,切忌一刀切式評價標準,切實破除“五唯”頑瘴痼疾。要體現成果導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最終體現在廣大學生上,而不是體現在論文、項目數量上,各高校要牢牢把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將思想政治教育同就業(yè)指導幫扶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在經濟建設主戰(zhàn)場、文化發(fā)展大舞臺、社會建設新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最前沿、重點項目第一線、基層實踐大熔爐貢獻聰明才智、書寫青春篇章。(作者李萌,系陜西科技大學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陜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專職研究員,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玉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