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11国产高清在线观看,久操国产在线,日日夜夜欧美,www.五月激情,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久久精品2021国产,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成本人

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chuàng)精品 > 成果首發(fā) > 正文

(九)對當前中國印度洋政策的新構想

“三點一面”的戰(zhàn)略空間布局解

自英國工業(yè)革命迄今,表面上看印度洋的緊張形勢是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帶動的,但本質上卻是建立在國際壟斷工業(yè)資本和金融資本之上的帝國主義制度造成的。特別在美帝國時代,如果不靠直接占領世界資源而僅靠一般市場交易的方式,其所獲利潤已不能滿足金融資本的要求。占領資源豐富的地區(qū),就得全球爭霸;全球爭霸,首先就得控制印度洋,爭奪印度洋的地緣政治資源。英國、蘇聯(lián),特別是美國,都是這樣。

基于“資本主義不平衡發(fā)展規(guī)律”的世界格局

列寧說:“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guī)律。”①這個論斷至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在這個爭霸的過程中,帝國主義是不平衡發(fā)展的。我們看到今天的世界格局正在“資本主義不平衡發(fā)展規(guī)律”的作用下發(fā)生變化。一方面歐洲在統(tǒng)一中崛起,其軍事力量通過“茉莉花革命”繼而利比亞戰(zhàn)爭伸向中東和非洲,法國軍事力量已通過利比亞戰(zhàn)爭、馬里政變和科特迪瓦選舉危機向擁有豐富礦產(chǎn)資源的幾內(nèi)亞灣大輻推進,其近代勢力范圍正在恢復。②利比亞戰(zhàn)爭后,歐盟——與當年羅馬帝國擴張的步伐一致——立即來到敘利亞,要從敘利亞打開通往東方的大門,這個大門一旦向西敞開,那接下來的結果就是“馬其頓”式的東進,并對俄國、伊朗遑論中國形成現(xiàn)實威脅。伊朗高原國家一旦失陷,俄國通往印度洋線路、中國正在開發(fā)的“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就會被掐斷,中國西域安全警戒級別就會大幅提升。今天的北約進逼敘利亞就是當年古羅馬東進并因此與安息帝國③(今是伊朗等)發(fā)生的戰(zhàn)爭的重演。從這個視角看,唇亡齒寒,伊朗高原乃至帕米爾高原一帶抵抗西方的斗爭對于中國西陲安全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價值。

但同時也要看到,敘利亞在歷史上往往是歐亞兩大陸雙方力量極限的相交節(jié)點。比如古代的亞歷山大、羅馬、十字軍、蒙古人,近代的拿破侖法國、英國,甚至還有今天的美國等,都是在此停步不前的。由此可知,今天敘利亞人民抵抗西方干涉并獲得勝利與昨天的安息王朝抵抗羅馬的侵略并獲得勝利一樣,都是必然的;同樣的道理,中國在這一地區(qū)的外交投入的效果也一定是積極的。

在帝國主義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規(guī)律的作用下,歐洲人開始向中亞進軍,與此同步,美國開始戰(zhàn)略東移。這個政策是否可以持續(xù)下去,這要看美國自身內(nèi)部矛盾及其與歐洲的矛盾的發(fā)展。

美國國內(nèi)現(xiàn)在面臨的最大矛盾是美利堅民族和華爾街的矛盾,這反映在外交政策上就是:僅從收縮的意義上看,美利堅民族是愿意戰(zhàn)略東移的,如果能東移至夏威夷,這對美利堅民族最有利,這樣它可以休養(yǎng)生息。但是華爾街不會讓它這樣,華爾街要讓白宮到太平洋向中國發(fā)起進攻,在歐洲凡爾賽體系已接近恢復的時候,再在太平洋地區(qū)恢復華盛頓體系,讓世界再次回到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控制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新凡爾賽體系正在歐洲出現(xiàn),而遠東的華盛頓體系還在未定之天,中俄美三家共治的雅爾塔體制仍是保障遠東和平的基礎。與以往不同的是,現(xiàn)在美國力量在下降并有意綏靖日本軍國主義勢力,而中華體系正在形成并成為維護雅爾塔和平體系的重要力量。美國對這樣一種“新常態(tài)”可能在遠東出現(xiàn)心有不甘,奧巴馬說不能讓中國人跟西方人生活在一個水平,說這樣世界資源撐不住。④這種只許美國“州官放火”,不許中國“百姓點燈”的邏輯,中國人當然不會同意。

好在中國人頂住了。自20世紀末以來,西方軟硬兼施,試圖打斷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如果中國能持續(xù)頂住以美國為首西方的壓力,美國的出路就是,要么持續(xù)向東收縮——這樣華爾街不會答應,要么繼續(xù)再重返印度洋,去海灣打仗。奧巴馬拒絕打擊敘利亞這件事說明華爾街要西進與美利堅民族要東移的矛盾。對華爾街來說,東移是可以的,但必須拿回利潤,為此就要將中國打倒,從中國再釋放出一筆浮財;如不行,那還得西進去拿石油,還是得打,不打的話,美元就失去支撐物,這樣奧巴馬總統(tǒng)就得下臺,換一個更猛和更短視的人去打。美國如果垮了怎么辦?這也不要緊,屆時華爾街可以拋棄美國再到其他地方吸金。是亞洲還是歐洲,反正是頂不住美國打擊的一方。資本歷來只與強者交誼,與弱者交惡。與蘇聯(lián)紅軍在斯大林格勒打敗希特勒后羅斯福便與斯大林結盟的道理一樣,未來的西方只與打不敗的中國和平共處。為此,中國要有一個全面的應對戰(zhàn)略和切實政策。

服務于“兩個一百年”目標的中國印度洋政策新構想

隨時間節(jié)點逐步推進的政策目標。制定這樣一個戰(zhàn)略,最忌諱的是大而無當,其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沒有時空節(jié)點。在一次討論東海中日關系的會上,面對中日雙方存在于東海的核心利益矛盾,有的學者要求我們站在未來千年的角度看中日關系和釣魚島問題。這顯然不是在談戰(zhàn)略而是談宗教。我們講的“大戰(zhàn)略”是在特定時空間的主要矛盾,其應對方法上講究綜合性和聯(lián)系性。沒有時空則無矛盾,國家間還不曾有過脫離特定時空的矛盾。

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⑤,中國在不遠的將來亦將步入世界大國的行列。步入世界大國行列的國家,就不能不關注印度洋并制定出符合本國國情并體現(xiàn)本國特點的印度洋政策。如果以“兩個一百年”為節(jié)點,以2049年為限,這個政策可分近期、中期和遠期三步。近期目標配合第一個一百年即“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中期目標配合國家在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目標后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即“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目標過渡,遠期目標則服務于黨的第二個一百年任務的實現(xiàn)。時間節(jié)點為2049年。

先談近期政策。

如前述中國西南與東北存在的安全聯(lián)動規(guī)律所呈現(xiàn)的那樣,中國在印度洋的利益與東海的利益也存在聯(lián)動關系。正是由于20世紀30年代日本控制了東海,才會有30年代末開始的滇緬大通道的建設;而60年代初中印關系的緊張,又不能不說是美國對新中國東部越逼越近的海上封鎖繼而介入越南內(nèi)戰(zhàn)的聯(lián)動結果。鑒于這樣的規(guī)律和經(jīng)驗,我們的印度洋近期政策當從東海政策開始。1959年5月13日,毛澤東讓人轉告尼赫魯:

總的說來,印度是中國的友好國家,一千多年來是如此,今后一千年一萬年,我們相信也將是如此。中國人民的敵人是在東方,美帝國主義在臺灣、在南朝鮮、在日本、在菲律賓,都有很多的軍事基地,都是針對中國的。中國的主要注意力和斗爭方針是在東方,在西太平洋地區(qū),在兇惡的侵略的美帝國主義,而不在印度,不在東南亞及南亞的一切國家。盡管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參加了旨在對付中國的東南亞條約組織,我們還是不把這三個國家當作主要敵人對待,我們的主要敵人是美帝國主義。印度沒有參加東南亞條約,印度不是我國的敵對者,而是我國的朋友。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于美國,西方又樹敵于印度。……照我們看,你們也是不能有兩條戰(zhàn)線的,是不是呢?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雙方的會合點就是在這里。⑥

東海對中國的未來非常重要,我們近代的失敗就是因為失去近海制海權。利比亞卡扎菲曾有強大陸軍,但沒有至少是近海的防衛(wèi)能力,以至西方國家從海上隨意分割利比亞并由此摧毀了卡扎菲政權。中國也是如此,失去近海,敵人就會順長江進入中國。近代英國、美國、俄國都試圖利用中國內(nèi)亂將自己的勢力范圍擴展到中國長江南北兩岸,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也曾看好中國長江并從帝國主義的視角把話說得很露骨:

對中國以及其他擁有海岸線的國家來說,海洋是發(fā)展商業(yè)的最有效的媒介——物資交換國家通過對外接觸獲得更新,從而保持、促進它們的勃勃生機。長江對于上述情形頗具意義,因為它有上千英里河段可供汽船航行,且將大海與其流域的心臟地帶連接起來。中國由于擁有海岸也就使其他國家能夠由海洋抵達中國。⑦

海上強國需要在中國海岸擁有地盤,并開辟它與世界的自由交通,它們可以直言不諱地聲明長江的可航行河段是它們進入中國內(nèi)陸的必經(jīng)之路和在當?shù)匕l(fā)揮影響的中心。⑧

長江流域在政治和商業(yè)上都極為重要,為此需要多強調幾句。長江深入中國內(nèi)地,而且很大的輪船從海上可直接沿長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qū)也依靠長江與外界便捷地來往。地理上,長江介于中國南北之間,從而對商品的分配和戰(zhàn)爭的進行都頗具影響。所以,一旦在長江流域建立起了勢力,就在中國內(nèi)地擁有了優(yōu)勢,并且能自由、穩(wěn)定地通過長江溝通海洋;而在長江地區(qū)的商業(yè)優(yōu)勢又會加強其他方面的有利地位。這些合在一起,誰擁有了長江流域這個中華帝國的中心地帶,誰就具有了可觀的政治權威。出于這些原因,外部海上國家應積極、有效地對長江流域施加影響,而中國由此得到的益處也會被更廣泛地、均衡地擴散到全國。在長江流域丟下一顆種子,它會結出一百倍的果實,在其他地區(qū)也有三十倍的收獲。⑨

由于將一個特定地區(qū)涵蓋在自己影響之內(nèi)的最好辦法是首先找到一個中心而不是四面出擊,我們在遠東的注意力目前是集中在長江流域。⑩

中國歷史證明,長江是滾動中國政治的橫軸之一;一旦失去長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失去了統(tǒng)一的中國。1899年4月28日,英俄曾達成以長江為界瓜分中國路權范圍的協(xié)議,111900年辛丑條約之后中國被分裂為數(shù)塊,而1926年9月北伐軍攻克武昌,則是后來中國接近統(tǒng)一的關鍵。1937年后,中國再次被日本分裂為多個政治單元。1937年中國漢口陷落后,日本近衛(wèi)首相在11月3日的廣播演說中宣稱:“有一句名言說:‘誰能控制中國主要地區(qū),便能擁有中國。’……日本已經(jīng)掌握控制中國的鑰匙。”12近衛(wèi)的話實際是上述馬漢關于中國長江的分析的轉述。武漢失陷為汪偽政權在南京的出現(xiàn)提供了安全保障,中國再次出現(xiàn)政治分裂的格局??箲?zhàn)勝利后,中國形成南北劃江而治的格局,正當毛澤東準備一鼓作氣打過長江之際,1949年1月9日斯大林打電報給毛澤東建議與國民黨繼續(xù)和談,稱“如果中國共產(chǎn)黨直接拒絕與南京和談,則向世人宣布它主張繼續(xù)進行內(nèi)戰(zhàn)”。13與此同時,美國也與斯大林南北呼應試圖促成中國南北分治的局面。1949年12月1日,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給馬歇爾的報告中稱,蘇聯(lián)“調停的基礎是國民黨控制長江以南地區(qū),共產(chǎn)黨控制長江以北地區(qū),而美國則承認俄國在滿洲的特權”。14鑒于這樣的歷史經(jīng)驗,毛澤東告誡我們,“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侵略我們都是從海上來的,不要忘記這一歷史教訓”15;對此可以提供反證的是,近代以來,能對中國造成顛覆性入侵的外族勢力多是來自東部而絕少來自西部;至于西南,則更沒有成功的案例。鑒于這樣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我們今天的東海政策必須著眼于突破西方封鎖我們的“第一島鏈”。

馬漢說:“一根鏈條的強度實際是由其最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強度決定的。”薄弱點,在戰(zhàn)術上往往也就是突破點。如果我們以臺灣為中線,從廣義上將中國整個東部和南部海面分為大東海(黃海和東海)和大南海兩大海域的話,鑒于只有日本在釣魚島列島乃至臺灣問題上日益挑明其挑戰(zhàn)雅爾塔法權體系的立場,那么,臺灣北面的渤海和黃海就成了中國在東海安全鏈條中最薄弱——因而也是最需加強——的環(huán)節(jié)。1895年,日本就是在此擊敗北洋水師后劫走臺灣的。今后臺灣的結局最終還要在這片海域一錘定音。

釣魚島問題在歷史中本質是臺灣問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在地緣政治上是臺灣與日本之間的接榫點,也是“臺獨”勢力信心的支撐點。1874年日本第一次出兵侵略臺灣,就是1872年吞并琉球后的邏輯結果。今天日本在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進而在春曉油田與中國的爭奪,本質上是為了逼近中國臺灣。中國如果在此海域失去起碼的原則,那日本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臺灣,接踵而來的必然是甲午海戰(zhàn)及其以后歷史的重演。

釣魚島問題在現(xiàn)實中本質也是臺灣問題。新世紀以來,中國東海和南海出了那么多問題難以解決,究其原因是臺灣問題的牽制。如果中國完成了臺海和平統(tǒng)一,臺灣島和海南島之間就會對中國東南經(jīng)濟黃金地帶形成一個寬闊的拱衛(wèi)海區(qū),這樣南海問題的解決也就相對容易得多。臺灣問題就是中國海洋安全戰(zhàn)略中的瓶頸因素,是中國海洋方向面對的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這個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中日釣魚島之爭的本質,抓住了中國海洋安全戰(zhàn)略的核心。

如果將中國大陸沿岸和西北太平洋銜接“三海”即黃海、東海、南??醋饕粋€連續(xù)的整體,我們可以將遼東半島比作人的肩膀,黃海猶如連接上臂,南海則相當于下臂,海南島相當于手掌;而臺灣則是聯(lián)動上下臂的肘關節(jié):中國黃海失,則臺灣不保;臺灣失,南海則不能持續(xù)發(fā)力。由此,臺灣就成了中國在西北太平洋制海權有效發(fā)揮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從釣魚島突破解決臺海統(tǒng)一問題,應是我們東海政策的重中之重。與此相應,在這一時期,中國的印度洋政策的重點將是配合中國西部開發(fā),聯(lián)誼穩(wěn)邊,最多也只能是1962年那樣的威懾性防御。

再看中期和遠期政策。

從2021年始,中國開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即“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過渡。過渡時期的特點是中國東海安全威脅基本解除、諸島權益得到有效保護、臺海兩岸在“一個中國”框架中主權融合水平大幅提高或接近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國應當在東亞友好國家中有一個“分發(fā)喜糖”即分享臺海統(tǒng)一后產(chǎn)生的紅利的時期,除極少數(shù)國家外,爭取有東亞大多數(shù)國家對臺海回歸一家的認可。與此同時,中國要進一步加大西部開發(fā)的深度和廣度,將東部經(jīng)濟成果及過剩生產(chǎn)力向西部轉移。至2040年前后,在西部大體形成與中國東部相互緊密銜接的新的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產(chǎn)力增長的黃金地帶,并由此進一步向印度洋實行經(jīng)濟和政治輻射——這是中國印度洋政策的遠期目標。

“三點一面”的空間布局與力量配置。輻射是需要預先布局的。這時,中國即將完成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基本任務并步入世界大國的行列,與此同時,中國在印度洋需要有一個通盤布局。根據(jù)前述中國東西安全聯(lián)動規(guī)律作用下大西部(大西南和大西北)整體安全和發(fā)展的需要,也汲取歷史上帝國主義國家為控制印度洋而在此觸礁翻船的教訓,此間中國的印度洋政策應以印度洋北岸為重點,其總體戰(zhàn)略布局可用“三點一面”來涵蓋。

“三點”,即以印度為中點,其東西兩側以緬甸和伊朗高原國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為戰(zhàn)略支點,向“一面”即印度洋首先是印度洋北岸成扇面輻射。緬甸和巴基斯坦是中國進入印度洋的東西門戶和重要通道;夾在兩通道中間的印度之于中國的意義,并非是由于它對中國安全有多大的威脅,而是由于它深入印度洋中線的版圖及其對印度洋沿岸國家的影響。這三點對中國安全的關系是:東西兩點即緬甸和伊朗高原國家對中國具有直接和現(xiàn)實的生存安全的關聯(lián),而印度則有長遠的發(fā)展安全的關系;由此三點推廣出印度洋扇面。

為什么要這么設計呢?主要是中國不同于遠離印度洋的西方海權國家。遠道而來的西方海權國家在印度洋只能靠占領島嶼而存在,目前我們能讀到的海權理論提供的都是這樣的視角。但中國并不是這樣遠在千里的國家,而是臨近印度洋的亞洲最大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有的是時間不用任何領土擴張而用與沿岸國家合作的方式將其經(jīng)濟政治影響力推進到印度洋。因此,中國的印度洋政策就應當一反西方海權國家的視角,采用符合中國地緣政治特點的方式制定。上述前兩階段即近期和中期的政策特點用“深挖洞”來概括的話,那下一步即遠期的政策特點則可用“不稱霸”來概括。

這樣是不是印度在其中的地位降低了?不是這樣的,與以前不同的只是說位于印度兩翼的伊朗高原國家和緬甸的地位提高了。

這是由中國地緣政治特點決定的選擇。英美國家是從印度南方的洋面看待印度,在這里,西方海上力量無依無靠,沒有印度,它們在印度洋上就無法長期立足。因此,對西方人而言,印度與印度洋就是同一回事。中國則不同,中國已在印度洋北岸有自己的大板塊主權領土。這樣我們考慮更多的就是中國大西部(大西南和大西北)的整體安全和發(fā)展,而印度對于中國西陲安全的影響——如前面分析的那樣——遠不如緬甸和伊朗來得直接。故此,我們與伊朗和緬甸的關系應予以特別的重視,而不能將“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里”。

但是,印度畢竟是印度洋上的重要國家,鑒于其人口、土地面積及所在印度洋中心位置,又鑒于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所居的優(yōu)越位勢和印度與中國幾千年幾乎是無戰(zhàn)爭的交往經(jīng)驗,印度之于中國更多還是其在印度洋的政治影響而較少是攻勢性的安全威脅。與中國相似,印度也面臨兩線即南北兩線的安全壓力,其中北方并不是現(xiàn)實的壓力,近代以來印度多從南方失國,因而南方安全是印度國防的重中之重。為此,中國應在北方給印度以穩(wěn)定,支持它在印度洋發(fā)展,以此換得印度——與俄羅斯的印度洋政策相似——在東海對中國(至少以穩(wěn)定的邊境)予以支持。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中印再次發(fā)生邊界沖突,那中國還應在此地——與曹操占領漢中后因其“直為天獄”16的地理形勢而不得不退守秦嶺一線的經(jīng)驗一樣——采取防御性的政策。新世紀的中印關系還是要回到毛澤東的思考中,這就是:

1.“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于美國,西方又樹敵于印度”;

2.而印度“也是不能有兩條戰(zhàn)線的”。

3.中國和印度“雙方的會合點就是在這里”17。

“三點一面”是一個攻勢性的戰(zhàn)略嗎?不是,它是一個守勢戰(zhàn)略。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在2021年之前,印度洋不會是中國安全的主要方向,而在2049年之前,它也最多是中國關注的方向,這在目前日本軍國主義已有死灰復燃跡象的歷史條件下更是這樣;二是即使是在2049年以后的相當一段時期里,鑒于歷史上英美國家在這里屢戰(zhàn)屢敗并因此由盛而衰的教訓,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沒有力量,即使有也沒有必要在印度洋展開攻勢性的活動。

當然,這一切判斷成立的前提是基于目前世界大格局和由此造成的中國周邊安全大形勢不變,如果世界政治出現(xiàn)格局性的突變,我們的政策當然也要做相應的調整。比如20世紀50年代初,中蘇戰(zhàn)略同盟關系牢固,中國外交重點在東海;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后,中國迅速開展“三線建設”,大西南及相關方向外交的戰(zhàn)略地位驟升;70年代,中美關系改善,東海及與之聯(lián)動的西南形勢緩合,其間的外交政策也有相應調整??梢灶A料,至2049年前,國際形勢還會有不少變化,中國外交及相關的印度洋政策不可能一成不變,會有相應調整,但如果沒有格局的突變,上述對印度洋所作的政策評估及構想,應該說大體是合適的。

但不管怎么變化,在上述若干階段,持續(xù)加強中國大西南尤其是云南的戰(zhàn)略性投資和建設,且不說這對于適應中國崛起后對印度洋資源需求增大的形勢,即使是對于應付國際格局出現(xiàn)突發(fā)性逆轉形勢也是絕對必要的。1964年,在中美關系緊張的情況下,中蘇關系又嚴重惡化,這時毛澤東日益感覺到大西南建設的緊迫。6月8日,毛澤東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會議時說:“攀枝花鋼鐵工業(yè)基地的建設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來,睡不著覺。”“攀枝花鐵路最好兩頭修。”18 7月15日,毛澤東對周恩來、彭真、賀龍、羅瑞卿等說:“如果材料不夠,其他鐵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條成昆路。”19 1965年6月15日,毛澤東在杭州聽取工作匯報時說:“三線建設問題,是我講遲了,早講幾年就好了,現(xiàn)在后悔無及。”20現(xiàn)在中國的形勢有向20世紀50年代螺旋式回歸的趨勢。但同時我們也要及時做好應對未來歷史再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回歸的可能,不要再讓“后悔無及”的事發(fā)生。中國凡事——何況還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這樣的大事——為了爭取最好的結果,就必須先做最壞的準備。

大國崛起于地區(qū)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擴張

中國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目標遇上較好的歷史契機。目前的美國——這里指的主要是華爾街的而不是美利堅民族的美國——再兇惡也是在收縮,況且它內(nèi)部正在出現(xiàn)嚴重分裂:華爾街與美利堅民族分裂,在后者中,富人與窮人分裂。這樣的對手的最大軟肋就是沒時間、拖不起,急于滅此朝食。我們可用曹劌論戰(zhàn)的方法來應對,使其從一鼓作氣、再而衰到三而竭??傮w上說,美國“一鼓作氣”階段已過去,現(xiàn)在正處在“再而衰”的階段,只要我們戰(zhàn)役目標不要太大,戰(zhàn)線拉得不要太遠,突破并堅守第一島鏈不僅可以實現(xiàn),而且我們的對手對此也無可奈何。目前的時間并不在華爾街美國手中,只要堅守,我們就能使其“鈍兵挫銳、攻城而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21。知彼先要知已,中國的軟肋在遠海,使中國進入遠海作戰(zhàn)的方法就是用“怒而撓之,卑而驕之”22的策略,暗推國內(nèi)一些“雖遠必殊”的激進輿論,將中國戰(zhàn)役目標拉長放大,由此使我們失去依托大陸的優(yōu)勢而初戰(zhàn)受挫,重蹈甲午覆轍。

上述目標的選擇是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是在充分尊重美國的雅爾塔利益前提下作出的選擇。與中國一樣,美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為亞太和平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家,因此我們應充分尊重美國的雅爾塔利益——它反映的是美利堅民族的利益,而不承認美國的冷戰(zhàn)利益(比如制造事實上的“兩個中國”、模糊中國在釣魚島的主權權益等)——它反映的是華爾街財團的利益。中國擁有雅爾塔法權體制賦予我們在臺灣、釣魚島等一系列島嶼上的主權權利,但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因美國的干涉并沒有實際享有這種權利。中國實現(xiàn)臺海統(tǒng)一、收復釣魚島等要求并不沖擊雅爾塔法權體系及其中的美國利益,于情于理于法都說得過去,中國屬于正義的一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盡管“得道”,但也要盡力爭取包括美國人民在內(nèi)的“多助”。

大國崛起于地區(qū)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擴張??偨Y這方面歷史經(jīng)驗是必要的。

甲午海戰(zhàn)之后,日本最大的戰(zhàn)略敗筆就是占領臺灣,因為這意味著日本的國防線被拉到它能力可承受的極限盡頭。占領臺灣,意味日本還要控制以臺灣為圓心的半徑范圍:它東至北馬里亞納群島,西至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南至菲律賓等南海國家。占領中國,當時日本已有些力不從心,但占領北馬里亞納和菲律賓后,日本就要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權國家英國繼而美國作戰(zhàn)。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同時打敗中國和英國及后來的美國(當然北面還有俄國),日本就絕搞不定臺灣;而要想同時打敗中國和美國,對日本來說絕無可能。日本就是這樣被塞壬的歌聲即甲午戰(zhàn)爭的勝利誘入一個無解的戰(zhàn)略悖論之中,而1945年日本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的慘敗,就是由這個悖論導出的必然結局。從這個意義上說,1945年日本慘敗的種因預埋于1895年的日本甲午勝利。同樣的道理,如果中國未來將自己的力量擴張至印度洋,不管所占島嶼大小,由其劃出的半徑上都是最有海戰(zhàn)經(jīng)驗的西方新老海權大國,若真及此,以往鑒來,結局不難逆料。明乎此,就理解了毛澤東在1962年對印邊界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采用的大開張、快收合戰(zhàn)略,看似強攻,實則堅守策略的深意。因為在此真正的失敗并不是退回來,而是回不來。當時若在此地被印度拖住,其后果不堪設想:它要長期耗掉我們的資源并因此使我們不能專注于當時美國和蔣介石集國蠢蠢欲動的東部方向。這就是毛澤東所說的“中國不會這樣蠢,東方樹敵于美國,西方又樹敵于印度。”23

印度洋是只有世界超級大國才有能力建立其有效制海權的區(qū)域,這話反說也就是進入這個區(qū)域的國家首先碰到的就不是一般級別的對手,而是世界性的大國、海權大國。這是因為海權控制的并不僅僅是一串島鏈,而是沿這串島鏈拉出的圓周半徑,島鏈線越長,需要鞏固這些戰(zhàn)果的作戰(zhàn)半徑面就越大。如果你不能控制圓周半徑內(nèi)的對手,那你最終就不能消化其中的戰(zhàn)果,相反還要為這些戰(zhàn)果拖死和“噎”死。一般說來,能夠延伸或本身就在印度洋的制海權,必須有覆蓋南北緯30度區(qū)域的作戰(zhàn)能力——而只有世界性的大國才會有這樣的能力,不然,其前途二者必居其一:要么臣服,要么滅亡。尼赫魯看透了這一點,用它的話說就是“要么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么就銷聲匿跡”。24

古希臘神話傳說中有一個叫“塞壬(Siren)”的海妖,經(jīng)常飛降海中礁石或船舶之上,用自己的歌聲使得過往的水手傾聽失神,導致航船觸礁沉沒。英國就是在塞壬歌聲召喚下進入印度洋并由此觸礁,蘇聯(lián)和美國也是在塞壬的歌聲引導下,或折戟于進軍印度洋的路上或觸礁于印度洋北岸。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25,圍繞“兩個一百年”這樣的宏偉藍圖,中國人民正在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目標挺進。在這個進程中,如果我們忘記毛澤東和鄧小平同志在國際關系中“不稱霸”和“不做超級大國”的教導,也為塞壬歌聲所迷惑,那前天的英國、昨天的蘇聯(lián)和今天的美國就是前車之鑒。

與臨終前才悟出自己“不是世界之主”26并采取東西方融合政策的亞歷山大27不同,我們東方人的辯證思維與生俱來。1935年10月,毛澤東在長征快到陜北的路上構想到未來的世界,《念奴嬌·昆侖》一詞中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為這首詞批注說:“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別的解釋,不合實際。”28

有限性既是保持國力持續(xù)增長的秘密,也是中國長期不倒的智慧所在。目前的世界已從蘇美兩分進入歐美兩分天下的格局,如果我們能在歐洲“凡爾賽體系”和美國“華盛頓體系”中再擠出一個中華體系,形成三分天下的形勢,那中國在2021年實現(xiàn)的“小康”成果就會有了保障,到2049年實現(xiàn)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有了比較可靠的外交前提。

國家發(fā)展道路并非只有要么衰落要么崛起即擴張的黑白兩道,在這中間一定會有崛起不擴張的道路。古今霸權國家來到印度洋便進入衰落期的教訓告訴我們:在印度洋地區(qū)爭強好勝的結果是不好的。斯大林曾說“天下什么力量都可以消滅,惟有‘民族’的力量是不會消滅的”29,正因此,獨吞世界從而獨控印度洋的想法是不切實際,對中國而言更是非常危險的,只有分享才是守福之道。世界只能在分享繁榮中和諧前進:歐洲當為歐洲人民的歐洲,美國當為美國人民的美國,“東國”自然也是亞洲人民的。中國未來應當為自己也為亞洲爭到“一截還東國”的前途。中國堅守這樣的政策就會幫助印度洋國家減輕“要么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么就銷聲匿跡”的緊張感,我們也不會在印度洋不恰當?shù)赝钢Σ⒂纱吮3种袊鴩鴥?nèi)政治經(jīng)濟在21世紀下半葉的持續(xù)發(fā)展。

(本報告是云南省印度洋研究會項目“中國與印度洋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項時間:2014年10月,作者原題為“印度洋與中國政策——目標:2049”)

注釋

1列寧:《論歐洲聯(lián)邦》,《列寧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09頁。

2法國是馬里的原宗主國。1960年11月3日,兩國關系正?;?。雙方保持著傳統(tǒng)的特殊關系,法是馬第一大貿(mào)易伙伴和援助國??铺氐贤吲c法國于1961年5月18日建交。兩國長期保持特殊關系,簽有外交、軍事、經(jīng)濟、文化、技術等合作協(xié)定。法是科最大援助國、投資國和貿(mào)易伙伴,在科投資占科外資的60%。

3安息帝國,亦稱帕提亞帝國,是亞洲西部的伊朗高原地區(qū)古典時期的奴隸制王國。建于公元前247年,公元226年被波斯薩珊王朝代替。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北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fā)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坐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中國漢朝之間的貿(mào)易路線絲綢之路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mào)中心被認為是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并列。

4 2010年4月15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接受澳大利亞電視臺采訪時說:“如果10億中國人口也過上與美國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地球資源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將陷入非常悲慘的境地。美國并不想限制中國的發(fā)展,但中國在發(fā)展的時候要承擔起國際上的責任。中國人要富裕起來可以,但中國領導人應該想一個新模式,不要讓地球無法承擔。”薛牧青:《奧巴馬言論在華人世界掀軒然大波》,http://www.qnck.net.cn/content/2010-05/15/content_3232167.htm。視頻鏈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RW6nY_LZw/。

5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http://cpc.people.com.cn/n/2014/0703/c83083-25232910.html。

6 17毛澤東:《印度不是中國的敵對者,是中國的朋友(1959年5月13日)》,《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6~67頁。

7~10[美]馬漢:《海權論》,蕭偉中、梅然譯,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7年,第224、258、277~278、283頁。

11雙方約定:“一、英國約定不在中國長城以北,為自己或為英籍臣民或其他人士爭求任何鐵路讓與權,并且不阻撓——直接的或間接的——為俄國政府所支持的對這一地區(qū)鐵路讓與權的要求。二、俄國方面約定不在揚子江流域為自己或為俄籍臣民或其他人士爭求任何鐵路讓與權,并且不阻撓——直接的或間接的——為英國政府所支持的對這一地區(qū)鐵路讓與權的要求。”全文參見王繩祖、何春超、吳世民編選:《國際關系史資料選編》,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年,第338頁。

12轉引自美國國務院編:《美國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The U.S.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Japan::1931-1941),張瑋英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161頁。

13參見袁南生:《斯大林、毛澤東與蔣介石》,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74頁。

14轉引自袁南生:《斯大林、毛澤東與蔣介石》,第478頁。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毛澤東拒絕斯大林勸說中共不要南下過江的同時,蔣介石也斷然拒絕了美國“不要攻擊黃河以北的中共,也不要向西追逐中共”的建議。參閱1963年2月4日肯尼迪與美駐臺“大使”柯克的“會談備忘錄”,陶文釗主編:《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第363頁。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8頁。

16曹操多次告誡下屬:“南鄭直為天獄中,斜谷道為五百里石穴耳。”[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十四·劉放傳》引《資別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16頁。

18轉引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59、360頁。

1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5卷,第375頁。

20毛澤東:《在杭州聽取計劃工作匯報時的講話》(1965年6月16日),載《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275~276頁。

21《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

22《孫子兵法·計篇》。

23毛澤東:《印度不是中國的敵對者,是中國的朋友(1959年5月13日)》,《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7頁。

24關于北極解凍將產(chǎn)生的地緣政治影響的分析,可參閱張文木:《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中卷上,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頁。

25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http://cpc.people.com.cn/n/2014/0703/c83083-25232910.html

26[法]魯保羅:《西域的歷史與文明》,耿昇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2頁。

27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后,亞歷山大意識到馬其頓和希臘只占其中很小部分,帝國中心不得不放在東方,帝國的統(tǒng)治也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東方人管理。因此,亞歷山大采取東西融合的政策。他以身作則,要求隨他來的希臘人、馬斯頓人和東方人通婚。參見周一良、吳于廑:《世界通史·古代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41~242頁。

2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76頁。

29轉引自梁之彥、曾景忠選編:《蔣經(jīng)國自述》,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年,第112頁。

責 編∕馬冰瑩

[責任編輯:馬冰瑩]
標簽: 印度洋   中國   政策